穿越后,在菜市场唱广场舞(凌皓张导)热门网络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穿越后,在菜市场唱广场舞(凌皓张导)
  • 穿越后,在菜市场唱广场舞(凌皓张导)热门网络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穿越后,在菜市场唱广场舞(凌皓张导)
  • 分类: 都市小说
  • 作者:20级的暴鲤龙
  • 更新:2025-09-26 20:37:18
阅读全本
都市小说《穿越后,在菜市场唱广场舞》,由网络作家“20级的暴鲤龙”所著,男女主角分别是凌皓张导,纯净无弹窗版故事内容,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吧!详情介绍:过气偶像歌手凌皓意外重生到平行世界的自己身上,发现这个世界的文娱产业虽然发达但审美奇特。决心利用前世记忆逆袭,却遭遇种种啼笑皆非的状况。

《穿越后,在菜市场唱广场舞(凌皓张导)热门网络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穿越后,在菜市场唱广场舞(凌皓张导)》精彩片段

菜市场清晨演唱的第三天,凌皓遇到了一点小麻烦。

他照例五点半出现在老位置,摆好音箱,打开首播。

几位熟面孔的阿姨己经等在那里,一边热身一边闲聊。

“小凌来啦!

今天唱啥?

我闺女想听《荷塘月色》!”

张大妈(就是那位领舞的阿姨)热情地招呼,顺手塞给他一个还热乎的茶叶蛋。

“谢谢张姨。”

凌皓接过鸡蛋,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荷塘月色》…我得先听听原版,记记词。”

这是他面临的实际问题——前世的记忆虽然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曲库”,但很多歌他只记得副歌和大概旋律,具体的词曲细节、这个世界的原版编曲风格,都需要他重新查找、学习和适应。

他不可能凭空“创作”出完整的歌曲。

“啊?

你没听过《荷塘月色》?”

旁边一位姓李的阿姨惊讶道,“就是那个‘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啊!

凤凰传奇的!

可火了!”

凤凰传奇?

凌皓心里一动,这个名字他熟悉。

他赶紧拿出手机,在音乐App上搜索《荷塘月色》。

旋律响起,编曲果然和他记忆中的有些许不同,更偏向这个世界的电子风味,但核心旋律和歌词大意没变。

他仔细听着,默默记着词。

主播现学现卖啊?

《荷塘月色》都没听过?

山顶洞人吗?

哈哈哈真实,看来不是剧本首播间的观众看着凌皓一边听歌一边小声跟唱记词的样子,觉得新奇又真实。

听了两遍,凌皓心里有了底。

他关掉原唱,对着话筒说:“各位久等,试一下《荷塘月色》,唱得不好多包涵。”

前奏从他那个旧音箱里流淌出来,音质一般,但旋律悠扬。

他开口唱:“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声音清澈,带着一点试探性的小心,努力贴合着原唱的韵味,但又加入了一点自己的理解,咬字更清晰,语气更舒缓。

阿姨们安静下来,听着听着,不由自主地跟着轻轻摇摆。

这首歌词曲优美,意境宁静,很适合清晨的氛围。

唱到副歌“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时,张大妈己经带头跳起了柔美的舞蹈动作,手臂模仿鱼儿游动,其他几位阿姨也笑着加入。

一曲唱完,掌声比前两天热烈了些。

“小伙子唱得不错!

有那味儿!”

卖鱼的老陈喊了一嗓子。

“挺好听!

明天还唱这个吧!”

李阿姨说。

首播间的弹幕也多了些好评:虽然不如原唱有劲,但别有一番味道主播声音其实挺好听的阿姨们跳得真好看凌皓松了口气,看来这条路走得通。

他需要不断“发现”并“翻唱”这个世界的现有歌曲,逐步建立自己的风格和听众群。

这时,一个略显怯生生的声音在旁边响起:“那个…你好…”凌皓转头,看到一个背着书包、学生模样的女孩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一个看起来挺专业的录音笔,表情有些紧张。

“你好,有事吗?”

凌皓问。

女孩推了推眼镜:“我是江南艺术学院音乐系的学生,叫林小雯。

我…我这两天早上都路过这里,听了你唱歌。”

她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我觉得…你选的歌和你唱的方式,很有意思。

和现在主流的那种…很不一样。”

凌皓来了兴趣:“怎么个不一样法?”

“就是…更注重旋律本身,情绪也更…真诚?”

林小雯努力表达着,“不像很多流行歌,全靠编曲和电音撑场面。

你好像更在乎歌本身能不能打动人。

比如刚才那首《荷塘月色》,你唱得比原版更安静,反而突出了歌词的美。”

凌皓有些惊讶于这个学生的敏锐。

他确实在有意无意地淡化这个世界的浮夸编曲,回归歌曲本身的情感。

“我就是随便唱唱。”

凌皓谦虚道。

“不是的!”

林小雯有点急,“我觉得这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尝试!

很有研究价值!

那个…我能录一点你的声音做我的课题研究吗?

关于‘街头音乐的情感真实性’…”她的脸有点红。

凌皓笑了:“录吧,只要别嫌我设备差就行。”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凌皓的菜场演唱会多了一位固定的听众兼“研究员”林小雯。

她有时会带来一些她认为符合凌皓风格的“老歌”推荐,比如《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等,还会在演唱结束后,认真地跟凌皓讨论一些演唱上的细节处理,虽然稚嫩,但视角独特。

凌皓也乐于和她交流,这帮他更快地了解和融入这个世界的音乐体系。

有时唱到兴头上,他甚至会根据记忆,对某首歌的某处旋律或歌词提出一点小小的、合理的改编建议,让林小雯惊叹不己:“这个改动太好了!

你怎么想到的?”

凌皓只能含糊其辞:“感觉这样更顺口。”

王胖子对凌皓沉迷“菜场事业”痛心疾首,但看着凌皓首播间那稳定缓慢增长、粘性极高的几百个忠实观众(其中大部分是中老年和像林小雯这样的学生),以及偶尔出现的、讨论他“演唱风格”的零星弹幕,他又说不出反对的话。

他甚至开始偷偷用小号给凌皓刷便宜的小礼物,ID叫“皓哥的头号黑粉(不是)”。

一周后,一篇名为《菜市场的“清流”:论凌皓演唱中的情感回归与“去电音化”尝试》的帖子,出现在江南艺术学院校内论坛的音乐版块。

帖子作者正是林小雯。

她用专业但不失生动的笔触,分析了凌皓选歌的特点、演唱方式的质朴之处,以及其背后可能蕴含的对当前流行音乐过度依赖技术的反思。

她还附了几段凌皓演唱的录音片段(征得了凌皓同意)。

帖子起初没引起太多注意,但渐渐地,开始有一些对主流审美疲劳的音乐爱好者和学生关注、讨论,甚至有人专门早上跑来菜市场“实地考察”。

凌皓对此一无所知,他正忙着跟张大妈学习广场舞的基本舞步——阿姨们强烈要求他不能光唱,也得适当动起来,这样更有带动性。

他手脚笨拙的样子,又引发了首播间和围观群众的一阵善意的哄笑。

变化在悄然发生。

虽然缓慢,但真实。

凌皓不再是那个只靠“黑红”博眼球的过气艺人,而是在一个小小的菜市场角落,用最原始的方式,一点点重新积累着某种东西。

那篇学院派的帖子,如同投入湖面的一颗小石子,涟漪正在慢慢扩散。

第一个注意到这篇帖子的媒体人,是江南市本地一家小报《都市文化报》的实习记者。

查看完整章节

同类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