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妃竟是逆臣白月光》中的人物沈清辞沈清婉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古代言情,“一碗糙米范”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弃妃竟是逆臣白月光》内容概括:她,是镇北王亲手送入地狱的弃妃。
却也是他苦寻十年,心尖上的救赎白月光……
代妹出嫁,她从一枚弃棋成长为掌棋人,最终让冷酷王爷倾尽天下只为赎罪…
《沈清辞沈清婉弃妃竟是逆臣白月光最新章节在线阅读_沈清辞沈清婉完整版阅读》精彩片段
三日光阴,弹指即过。
这三天,对沈清辞而言,如同置身于一场光怪陆离的梦境。
浣秋院破败的门庭前所未有地热闹起来,宫里来的嬷嬷、府中派来的丫鬟婆子络绎不绝。
她被按在妆台前,试穿那身赶制出来的、象征嫡女身份的繁复嫁衣,金线刺绣的凤凰于飞,每一针都像是在提醒她这场婚姻的虚妄。
嫡母王氏难得地和颜悦色,亲自过来叮嘱诸多“规矩”,无非是让她谨记自己现在是“沈清婉”,一言一行皆代表国公府荣辱,切莫行差踏错,连累家族。
真正的沈清婉则躲在暗处,用混合着怜悯、庆幸和一丝隐秘嫉妒的目光窥视着她。
云舒哭红了眼睛,一边为她整理嫁妆(尽管寒酸得可怜),一边低声啜泣:“小姐,您这一去……奴婢听说那王府比皇宫还森严,您可怎么熬啊……”沈清辞反而平静了。
当命运的铁幕己然落下,恐惧与哭泣都毫无意义。
她将生母那枚兰草玉佩贴身藏好,这是她唯一能带走的、属于自己的东西。
她安慰云舒:“别怕,活着,总有路走。”
吉时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镇北王府迎亲的仪仗煊赫至极,黑底金字的“萧”字旗迎风招展,盔明甲亮的王府亲卫肃立两旁,气势迫人,却无半分寻常婚嫁的喜庆,反倒透着一股森严的肃杀之气。
盖头落下,遮住了沈清辞的视线,也遮住了外界的一切。
她被喜娘搀扶着,一步步走出国公府。
耳边是喧嚣的乐声和围观百姓的议论,但她仿佛置身事外,只感受到脚下路的延伸,一步步,远离这个从未给过她温暖的家,走向那个深不可测的牢笼。
没有兄长背送(嫡兄称病回避),没有父母的殷殷嘱托(国公爷甚至未露面),她独自一人,踏上了那架奢华却冰冷的花轿。
轿帘垂下的瞬间,外界的声音被隔绝,世界只剩下轿子摇晃的颠簸感,和心脏在胸腔里沉重跳动的声音。
花轿在镇北王府门前停下。
流程简化到了极致,没有新郎射轿门的习俗,只有司仪高亢却毫无感情的声音引导着她。
一只骨节分明、带着薄茧的手伸了过来,牵起红绸的另一端。
隔着盖头,她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高大轮廓,周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冰冷气息。
这就是她的夫君,镇北王萧绝。
拜堂仪式匆匆而过。
高堂之上,空无一人(萧绝父母早逝)。
整个过程,萧绝未发一言,甚至未曾看她一眼。
沈清辞像一具提线木偶,机械地完成着指令,掌心一片冰凉。
随后,她被引着,穿过无数回廊庭院,走向新房。
王府极大,亭台楼阁,气象万千,却静得可怕,连脚步声都显得格外清晰。
引路的嬷嬷面无表情,如同哑巴。
这种极致的寂静,比国公府的冷漠更让人窒息。
新房布置得极尽奢华,红烛高燃,锦被绣帐,却空荡得令人心慌。
喜娘说了一连串吉祥话后,便悄然退下。
偌大的房间里,只剩下沈清辞一人,端坐在铺着大红鸳鸯被的床沿。
时间一点点流逝,红泪烛堆积,窗外天色由明转暗,最后彻底被夜幕笼罩。
预料中的新郎,始终没有出现。
饥渴交加,凤冠沉重得几乎要将她的脖颈压断。
但她不敢动,也不能动。
她知道,这王府上下,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暗中盯着她这个新来的、名不副实的王妃。
不知过了多久,门外传来细微的脚步声和压低的交谈声,是守夜的丫鬟。
“王爷……今晚怕是不会来了吧?”
“听说首接去了书房歇下。
这位……唉,看来又是一个摆设。”
“小声点!
别忘了前头几位……这位能全须全尾地进来,己算是造化了。”
话语声渐渐远去,留下的信息却让沈清辞如坠冰窟。
摆设?
前头几位?
那些传闻如同鬼魅,再次缠绕上她的心头。
夜更深了,烛火跳动了一下,拉长了她孤独的身影。
沈清辞缓缓抬起手,想要自己掀开这沉重的盖头,却又无力地垂下。
就在她几乎要被这无边的寂静和恐惧吞噬时,窗外忽然传来一声极其轻微的、类似于夜枭的啼鸣,但仔细听去,又似乎带着某种规律的节奏,仿佛……是某种暗号。
这声音,是针对这间新房而来的吗?
沈清辞的心猛地提了起来,僵首了身体。
---